趁著這學期休學,開始研究drbl。經過兩週的奮戰,終於將整個概念搞清楚!!安裝drbl的過程其實很簡單,只要遵循drbl,自己卡在幾個地方,其中浪費最多時間的是不知道每次更換機器後就要作一次drblpush,以下將心得作一些整理:
經驗篇:
一、盡量以機器之MAC為主作clonezilla。
二、開啟drbl的dhcp功能似乎不會影響原有架構中的dhcp,我的作法是要用drbl的時候再開啟dhcp,而且drbl一定要啟動自己的dhcp。
三、將兩台dhcp之內容保持同步,再將drbl的dhcp關掉,看看是否能正常work?
測試結果: 還是不行,drbl一定要使用自己的dhcp才能正常運作,就算我在原有架構的dhcp中將電腦指向drbl機器仍然不能work!(其實在錯誤訊息中已提醒一定要用drbl的dhcp)
概念澄清篇:
一、每次只要儲存或還原client端之映像檔:
(一)、更動macadr-eth0.txt中之mac_address
(二)、再重新一次:/opt/drbl/sbin/drblpush -i --language 1,重新編譯一次,如此就不會一直error。
(三)、在drblpush的過程中,不要讓它去讀取client端的網卡,因為我們是自己餵給他macadr-eth0.txt這一個檔的!!所以將每個樓層與電腦教室之電腦做成一個一個資料夾,即類似Rembo的作法,做成一個一個 mac與電腦名稱的對應檔。
二、winroll的使用:
(一)、在安裝winroll的過程中,先不要更動「電腦名稱」、「 sid」等設定,先把winroll安裝完成,再進入winroll_conf中進行定;
線上資源篇:
「待續」